近年来,济南市坚持“抓基层、打基础”、“小场景、大治理”,创新推进街镇层级应急联防救援站建设,着力破解监管基数大、监管要求高、救援任务重、基层力量薄弱等难题,探索出一条符合济南实际的基层应急管理新路子。
其中,标准引领,锻造基层应急“生力军”。一是人员配置标准化。建立街镇应急联防救援站“1+2+1+N”组织结构,即配备1名站长(街镇应急办主任兼)、2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人员、1名专职消防队员,招聘 N 名专(兼)职应急联防救援队员,由属地街镇党(工)委政府(办事处)和区县应急管理局双重管理。截至目前,全市161个街镇建成应急联防救援站173个,实现应急联防救援站街镇层级全覆盖,配备站长173名、专职行政执法人员346名、应急联防救援人员2185名,有效解决了基层应急管理力量不足问题。二是职能履行标准化。街镇应急联防救援站按照“救援队、巡查队、宣传队、服务队”四大职能定位,主要履行安全生产检查巡查、突发事件先期处置、应急预案编写演练、应急工作指挥调度、日常值班值守等9项职责,实现“建立一支队伍,满足不同需求”。重点发挥“眼睛、嘴巴、手脚”三大作用:“眼睛”,在监控平台、巡查检查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;“嘴巴”,搞好安全宣传、安全提醒、安全警示;“手脚”,及时核查排除各类险情,及时为周边百姓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助民服务。三是队伍管理标准化。全面推行“准军事化”管理,专职应急救援队员每周至少开展1次队列训练,每月开展1次应急救援知识业务学习培训,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8学时。建立健全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,明确值班职责,制定值班计划,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,备勤人员24小时通讯畅通,救援物资随时调用、应急处置随时展开,全力打造“除患必先、救援最前、应急为民”铁军。
同时,一体防控,守好基层应急“主阵地”。一是办站合一、实体运行。街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应急联防救援站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,实行“一个机构、两块牌子”“办站合一、合署办公”模式,各司其职,各负其责,共同承担辖区安全生产、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,实现监管执法一体化、应急救援一体化、防灾减灾一体化、宣传教育一体化。街镇应急办负责应急联防救援站日常管理、指挥调度、业务指导和督导考核,提升应急工作统筹效能。二是聚合力量、联防联控。利用应急联防救援站贴近群众、贴近一线的优势,发挥基层应急力量联防联动的“枢纽”功能,与辖区企事业单位、社会救援力量、物业安保公司、志愿者等应急力量建立横向协作、纵向联动机制,联合开展安全巡查,联合举办安全教育,联合组织应急演练,联合参加应急处置,集聚“防”的要素,增强“控”的合力,把防控力量延伸到基层一线、拓展到群众身边,构建起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、联合群众的群防群治应急管理体系。三是一站多能、共建共享。坚持“一场多用、一站多能”原则,盘活现有资源,实现效益“倍增”。整合街镇应急办、应急联防救援站、消防救援队等“多站(队)合一”模式,并协调社会公益救援力量入驻站点,共同值守、同步处置、协同检查,实现人员共训、信息共通、场所共建、物资共用、装备共享。